魯西集團以創建環保績效 A 級企業和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抓手,強化環保組織管理,落實事業部主體責任和管理部專業責任,全力推進零排放園區和美麗園區建設。
公司下屬各單位積極行動,通過技術改造、引進先進環保設施、發動全員參與漏點治理等多措并舉開展污染物治理。
雙氧水事業部為徹底降低有組織排放污染物濃度,達到尾氣超低排放,實施技術改造。原始設計經三級冷凝+碳纖維吸附后排放,氧化尾氣回收至鍋爐焚燒。雖然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但尾氣中的重芳烴不能回收。通過6、7#雙氧水兩級吸附裝置與現有裝置對比,尾氣排放能夠達到10mg/m3左右。實施對五套碳纖維吸附裝置進行二級吸附改造,以實現尾氣達標排放,最大限度回收尾氣中芳烴。三套系統改造完成投用后效果較好,環保監測有組織尾氣排放非甲烷總烴由500mg/m3降至10mg/m3。事業部部長梁毅告訴記者說:“3-5#裝置實施碳纖維二級吸附改造后,不但達到有組織達標排放要求,解決了環保污染問題,每月還可節省1.5噸左右芳烴,有效的降低了原料消耗,實現了環保節能雙豐收,也為零排放園區創建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據了解,鍋爐二事業部為改善燃料煤卸車過程中造成的無組織排放影響,實現無塵自動卸車率100%。組織事業部技術人員,深入研究,制定《卸車機優化改造方案》。對給煤機、除塵風箱、噴淋、料倉、卸車翻板平臺等進行改造,增加振打裝置。卸車機實施改造后,每天能滿足6000噸燃料煤卸車任務。煤炭司機師傅告訴記者說:“魯西集團卸車機改造投用后,現在只需將車輛開至卸車平臺位置,便可實現自動卸車。與以往在煤棚使用鏟車區別很大,卸車完畢后車輛基本零污染。以前使用鏟車卸車,車底殘留煤較多,人工清理過程中不但污染現場環境,還影響身體健康。卸車機的投用,既實現了清潔卸車,又為員工的身心健康提了供保障”。
走進煤棚,你會看在到卸煤溝、拱形棚內不同角度安裝了7臺噴霧炮,目的是減少燃料煤輸送過程中造成的揚塵污染。霧炮投用后,抑塵效果明顯,環保監測煤場無組織排放揚塵由20mg/m3降至5.85mg/m3。
為減少卸車后運煤車輛污染地面現象,事業部對標先進單位,外出考察洗車平臺使用效果。按照“就近原則”在卸車平臺西門安裝洗車平臺,卸車完成后可實現零距離沖洗,進一步降低了揚塵污染風險。鍋爐二事業部的良好實踐在其他涉煤單位進行推廣,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無組織揚塵治理水平。
多元醇事業部為改善現場作業環境,實現無組織排放為零的目標。事業部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發動全員參與漏點治理,并對治理情況實施周評比、月評比。針對取樣環節無組織排放造成的環境影響,事業部將全部取樣閥更換為針型閥,并用絲堵進行密封。對易產生異味的地缸進行改造,將常壓罐改成壓力罐。泄漏點修復與單元檢修同步,對經常泄漏的閥門及法蘭墊子進行更換,徹底消除漏點造成的無組織排放影響。環保管理部6月份新引進的先進監測設備--紅外成像儀開始上崗啦,對界區多角度全方位監測,竟沒發現一處漏點,現場基本實現無組織排放為零的目標。
魯西集團將繼續堅定不移加大環保治理,以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為著力點,以創建環保績效A級企業和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重點,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底線,全力推進零排放園區和美麗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