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的那天晚上,在山陜會館門前的河岸邊,我親眼目睹了一起溺水事故。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罪魁禍首竟然是手機。
晚上21:40分左右,聊城一中附近車水馬龍,道路被接孩子的車輛和家長占據了多半空格。這個時刻正是家長接送孩子的聚焦高峰點,家長們有的三五成群在聊著有趣的事,有的搭伴在人行道散步,還有接孩子的家長不愿經受汽車來回穿梭的尾氣洗禮,徑直而下到河水岸邊的石街長廊上獨自散步。有的聽著戲曲,有的低頭看著熱劇追著抖音……猛然聽到由遠而近的119應急救援車、120救護車在一中橋西嘎然而止,有好幾名消防人員飛奔到河岸旁,好奇的家長們都不知是發生了什么事故?莫不是有人溺水了?我順著人流前往,聽到一個接孩子的家長說她親眼目睹了溺水的過程:溺水的是一名女性,當時自個兒在河邊低頭看著手機往前走,走到山陜會館附近沒欄桿的那段路時,徑直低著頭看著手機走進了河里,當時看到溺水者在水里向上伸手撲騰越掙扎越往河中心飄移,這名目擊者也不會游泳,于是趕快撥打了救援電話、報警電話和120。前后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可惜的是消防隊員打撈上來時這名溺水者已奄奄一息。太不可思議了,看手機斷送了性命……大家都在為這名女性惋惜。
在現實生活中手機雖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捷和精神上的滿足,也讓我們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識。但手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正確使用手機,拿捏好“度”的分寸,才能發揮手機的妙處。否則一味的依賴手機引發大事故就適得其反了。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高度的自律性,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
黨委書記張金成在月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手機管控問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制定管理措施和規范,很多事故都是因為精力不集中看手機引發的。要探索實施“無手機日”,從思想上、理念上有新的改進,手機管控看起來是不近人情,但更多的是體現人性化管理,要讓家庭和社會放心,進入魯西園區就是進入了安全的環境,我們要創造安全的理念和理論……”在上班期間把手機統一上交雖然一開始我們會不習慣,但自從手機統一上交后,大家工作起來注意力越來越集中了,沒有雜念了,一心做到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一起起手機引發的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要學會擇時對手機說“yes”或“no”。在企業大力倡導做好手機管控的形勢下,我們逐漸從手機狂中解放出來。座機和對講機成為大家溝通交流的常客。即便現在回到家里,手機控也越來越弱了,非必要不玩手機,眼也不乏了,頸椎不疼了,做做家務、看看書、練練八段錦鍛煉一下身體感覺生活更充實,所以我們要做手機的有效管控者,絕不能讓手機綁架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