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質量管理大師菲利普·克勞斯曾說過:“將良品率預定為85%,那么便表示容許15%的錯誤存在。”良品率的高低彰顯了企業質量管理的水平,也決定了發展的質量。提高良品率,除了“人、機、料、法、環”的過程管理,還應該重視“標準化”的推行和實施。
作業過程的“標準化”。生產產品最應該注重的是產品管理的系統化、制作過程的標準化,同類產品的一致性尤為重要,大到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工藝,小到員工的作業過程,都要經過縝密的策劃和輸出。只有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實現了“標準化”,才會生產出“一致性”的產品,從而實現市場化產品的統一,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品牌價值,也會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細節管理的“標準化”。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果,而打造精品往往體現在細節管理上,一句溫馨的警示語、一個管口上的防護帽、一項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都有可能成為打動顧客的印象點。目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同行企業間已經由原來的“拼價格”發展到現在的“拼細節”。做好細節管理,首先要研究提升產品內外在質量的控制點,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實施改進,并將有效的經驗和做法進行沉淀,形成標準化的管理措施,通過持續改進的方法打造企業的精品,進而實現產品品質由“低”到“高”的蛻變。
變更管理的“標準化”。在產品實現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多樣的變化點,生產的設備變了、操作的人變了、原材料廠家變了……作為企業,正確應對和處理變化點,不僅體現了快速反應的能力,也體現了企業管理的整體水平。實現變更管理的“標準化”,就要求企業建立一套快速反應的機制,每個環節出現變更,都能快速聯動反應到各個過程,最終實現非常規過程“標準化”處理。
監督管理的“標準化”。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監督”是實現高品質產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實現監督管理的“標準化”,首先要做到制度、規范的標準化,每個管理過程的監督要全面、統一、不重復,做到管理過程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高度統一、受控有效。其次要重視監督過程的管理,不同的監督人員在同一管理過程中,要執行統一的標準,運用好質量反饋機制,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管理的“標準化”,是產品全生命周期里得以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我們要凝聚合力,努力把產品質量做成競爭優勢,做成行業一流,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夯本固基、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