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秋的雨在期待中姍姍來遲,擋住了周末出門的腳步,閑來無事收拾家里的儲物柜,偶然發現一本老舊的日記本。翻看里面的內容記錄的都是年少時的一些瑣瑣碎碎,突然書中掉落兩頁泛黃的信紙,是簡短的兩封家信,簡短程度更像是現在朋友微信之間的留言,仔細讀來是爸爸曾經給我留下零花錢的囑咐,還有媽媽給我送換季衣服的叮嚀。
彼時自己在離家幾十里的縣城讀高中,雖然離家遠,但是總能收到爸爸媽媽給捎來的東西和夾雜在這些東西里面的一封書信。
爸爸說:“閨女,家里給你留了錢,放到桌子右手邊抽屜里,自己想著拿,別不舍得花……”
媽媽說:“閨女,天冷了,讓你XX姨給你捎來厚的衣服,自己多注意身體,有事兒給家里打電話,好好吃飯,好好學習……”
除了不經意間留下的這兩封比較正式的信。記憶里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的時候不在家,為了讓我放學回家后不著急總會給我寫個留言條,或者告訴我他們干什么去了,或者鍋里給我留了飯讓我自己想著吃。有時候一張信紙上寫好幾條留言,林林總總的留言條上由爸爸飄逸的字和媽媽婉約的字組合起來,類似于現在的微信留言,各種瑣瑣碎碎的事情加在一起就是一本厚厚的書,是一本父母給我表達愛的書,它有時候不像是留言冊,更像是用愛編制的網,細細密密的,讓身體和靈魂的角角落落都能感受到。既解答了當時的疑惑,又溫暖了余生的歲月。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不經意的一瞥,就已隔經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再看寫在紙上的字跡已然模糊,但是父母對自己的愛愈加清晰,只是爸爸白頭發多了幾縷,媽媽額頭的皺紋又添了幾道。
現在有了微信,開始收到爸爸媽媽的微信留言,字體是設置好的,已經看不到爸爸和媽媽手寫的留言條,但是各種囑托各種關心依然存在我的生活里,表達形式雖然變了,不變的依然是來自父母的關愛。
如今的我們走過這些年,星夜兼程,在路遙馬嘶的瑣碎里,早已洗去了時間的印記,逝去的是時間,留下的是滲透到骨子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