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魯西已半年有余,上下班途中關注更多的景色不是四季常綠的冬青,也不是那五月盛開的月季,而是園區內的垂柳。這也算是我們現場操作的同志們比其他同事多出的一項“福利”吧。
魯西的垂柳,談不上密集卻又錯落有致的長在道路兩側和裝置周圍。它的樹干不是特別粗壯高大卻毅然挺拔。三月嫩綠初發,幾多樹枝垂下,溫暖的春風拂過,遠遠望去像是樹上掛著無數串綠色的珠子,隨風飄蕩,飄出許多彎度微微的S線來,實在美麗怡人。為樓宇林立、塔罐高聳的產業園,帶來一片特有的蓬勃生機。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宋代文人周邦彥筆下的柳,不像松柏那樣乍一看巨木參天,但它卻挺、直。這種直不僅在外觀,更在內心。
君不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筆下的柳枝如萬條綠色絲帶,輕飄蕩漾。然而它飄向的不是遠方,也不是他鄉。垂柳像一名才情內斂的少年,不太愿意顯示自己,總是低著頭。它深情地望著生養自己的土地,葉拍蒼天、枝搖日月,而根卻深深的扎在自己腳下的土里。
“客舍青青柳色新”,三月里,乍暖還寒,除了四季常青的冬青,園區最早綻放新綠的莫過于裝置周圍的垂柳了。曾經看到古詩文中,稱春天為“柳條春”。后來想想,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它三九天孕穗,三月發芽,不畏嚴寒,利用其他樹木休養的時間努力積淀,在春天到來之際便開始發芽展綠;二是因它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協調,不爭不艷,低調中給春天帶來新綠。
“三人行,必有我師”,魯西的垂柳亦為我師。它心正且毅然挺拔立于世,提醒我們做人要由內而外正氣長存。它孕穗三九而引領初春,啟發我們在嚴寒逆境中亦應不停奮發積累,才能等待時至,更早綻放。它扎根深土,枝繁葉茂卻又能將枝條垂下,時刻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扎實基礎,綻放光彩卻又不露鋒芒,不忘本心。
我要贊美你,魯西的垂柳!